***Stock Market - Is it too expensive now?***
全球股市走了超過三年的多頭,先不問你的荷包是否滿滿,最常聽到的似乎是股票漲這麼多還能買嗎?想必問這問題的人肯定沒聽過: 沒有最高,只有更高。當然本文不是勸大家一窩蜂投入股市,而是提供大家一個衡量股市是否太貴的參考。
買股票大概都知道什麼是本益比(P/E),這裡並不多做贅述,本益比的倒數(E/P)則可視為股票的報酬率,即每付出一塊錢的成本可以獲得此公司多少的盈餘,所謂投資,都是追求極大化報酬,所以E/P ratio越高,對投資人就越有吸引力,既然如此,我們觀察一下美股歷史的E/P ratio (樣本為S&P500指數)。
相較於1970-1990年代,目前美股的earnings yield不到5%,的確不是很吸引人,既然如此,何不投資債券?圖二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,從1980年代起,殖利率就一路探低,即便未來市場對美國有升息預期,當前十年債指標利率也才在2.19%,與2000年相比,美股的earnings yield 3.5%,債市殖利率竟然有5%,我想當時的股市投資人,才真的算是勇氣可嘉,硬生生吞了一個大泡沫,反觀現在股債報酬率的利差還有2.8%,這一利差相比,美股看起來也不算太貴了,當然股債的利差,很大部分是反應股市的風險溢酬,相對於美國國債,美股投資人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,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,earnings yield理應要高於債市殖利率,所以當earnings yield低於債市殖利率時,投資人要非常小心是否股市已經來到泡沫階段。
當然,很多人倡導危機入市,回顧歷史,幾次的股市低點(2002-2003 & 2009-2010),正好是earnings yield的低點,遠低於債市殖利率,這樣似乎跟上述的觀點有所衝突,其主要原因,是因為在景氣衰退時,公司的盈餘下滑太快,導致E/P ratio跌幅甚於債市殖利率,通常在risk-off的氛圍下,cash is king. 除非你是巴菲特,不然就算蘋果股價再便宜,你可能也無法忍受股價低檔徘徊的過程。
總的來說,市面上有許多指標提供大家評估,相似的還有stock dividend yield. 不過考量有許多公司並不配發股利,個人認為E/P ratio更具有參考性,在現今資金氾濫的情況下,投資人hunt for yield. 只要E/P ratio還有吸引力,我想這波股市的多頭將會持續下去。
下方連結附上截至第一季全球股市的P/E RATIO,提供大家換算。
http://www.starcapital.de/research/stockmarketvaluation